打印页面

首页 > 肇庆德庆焦点新闻 德庆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以产业促发展 实现“造血式”扶贫

德庆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以产业促发展 实现“造血式”扶贫

近日上午八点不到,天色尚未大亮,但德庆县回龙镇回龙村的几位村民已穿戴整齐,精神抖擞地朝着村中的某处走去。“我们今天有空闲,准备去挖紫淮山,一天能收入60块哩!”有村民边走边笑着说。

跟随村民们的脚步一路往前,很快记者便看到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紫淮山种植基地,只见大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娴熟地扒开地上泥土,小心翼翼地将泥土下的紫淮山挖出,不过一会工夫,便收获了不少新鲜的紫淮山。其实,该基地是回龙镇精准扶贫产业帮扶项目中的一个示范基地。该项目实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由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合作社负责农产品的销售和组织生产管理,村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加盟作为合作社社员参与具体生产劳动获得劳动报酬和股金分红。回龙镇副镇长付传兵表示,通过建设示范基地带动产业发展,能更好地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目前全镇已打造紫淮山种植、蜜蜂养殖、南药种植等十多个种植基地,有效为贫困户增加创收渠道,促进农户增收。

事实上,德庆自2016年4月启动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已完成1.1万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还通过压实脱贫攻坚层级责任,狠抓靶向施策,对有劳力的贫困户制定落实产业产业增收项目帮扶,对有意愿的贫困人口优先安排就业,对无劳力贫困户落实兜底政策,真正做到“一户多策、一人一办法、一户台账、一人一计划”,同时抓好“1+N”扶贫政策落,确保“三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并完成建档立卡、统筹实施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等帮扶工程,全县累计投入14894万元,7831贫困人口列入预脱贫。

虽然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该县依旧存在部分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为此德庆积极探索扶贫新模式,想方设法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动力,实现由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实现“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如果说回龙镇的精准扶贫产业帮扶项目是一次积极的尝试,那么凤村镇在2017年建成的千亩马蹄种植基地便是该县以产业助发展,促进扶贫“造血功能”的一个更加大胆的尝试。

位于凤村镇西北部的匝村无论是气候、土壤或是环境都十分适合马蹄生长,因此该村党支部联合中山公安局驻匝村精准扶贫临时党支部建立了以“支部+企业+基地+农户”为发展模式,依托食品公司打造的千亩马蹄种植示范基地。该基地实行企业种苗免费提供(产出后扣回)、技术免费提供、服务免费提供、产品包回收的“三免一包”模式,发动群众(贫困户)种植马蹄、参与马蹄收割。每到马蹄成熟季节,凤村镇多个村的许多村民便纷纷到基地挖马蹄以此增加收入。在匝村的种植基地里,记者看到将近一百名村民同时劳作,其中更不乏上了年纪的老人。村民苏阿姨告诉记者,村里许多贫困户都起早贪黑地到基地里挖马蹄,“天未亮我们便开始挖,大部分人一天可以挖一百多斤,也有人可以挖两百多斤。基地有专人负责收购马蹄,这样我们每天都能赚60块到70块。”

匝村大村贫困户陆金容同样受惠于该基地的建设。此前,她与丈夫务农为生,收入微薄,但如今丈夫开始尝试种植马蹄,而她则受聘成为负责马蹄收购的工作人员,每月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家庭收入比过去多了不少。“马蹄基地建成当然好,我们多了创收的渠道还能改善生活。”她笑着说,“村里有些老人家手脚麻利,一天也能挖上百斤马蹄,能增加不少收入呢!”据悉,该基地在扎实推进匝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的镇、村大面积种植马蹄达2800余亩,预计可为农户增收500万元以上,极大地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除了以产业促发展的精准扶贫项目在全县“遍地开花”,德庆实施的脱贫攻坚“五大”示范工程中还有“四大”示范工程都是通过发挥“脱贫致富”“创业带富”示范党员、“创业带富”示范退伍军人、“创业带富”示范能人等模范引领作用,政府从资金、政策给予相应支持,带动贫困户从事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脱贫。目前,各示范户已带动1426户贫困户种植紫淮山、茶叶、巴戟等。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该县将继续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在巩固桔柑和紫淮山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产业扶贫实行多元化发展,让贫困户能更多地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同时也将继续加快推进光伏扶贫项目投产,并进一步完善相关保障政策,确保贫困户的住房、教育、医疗皆有保障。

西江日报记者 刘哲 苏燕君 特约记者 龙许 通讯员 李均阳

文章来源:http://www.xjrb.com/2018/0314/3684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