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肇庆记者专稿 她们说:我们的青春,还有社工

她们说:我们的青春,还有社工

陈静_副本

陈静(右一)。照片由本人提供。

微信图片_20180309174923

李笑(左二)。照片由本人提供

西江网(记者 万涛)她们活跃在社区、福利院等各种场合,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助人自助,解决居民的各种社会需求;她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成长,演绎着各自的精彩幸福人生;她们以实际行动不断践行肇庆精神,为营造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近日,经过各地市民政部门及市级社工协会推荐,由广东省民政厅抽选广东省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组成的专家评委、各地市社工协会推荐构成的大众评审团评审及网络投票,一大批拥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社工人脱颖而出。在这次的“广东省第七届优秀社工系列”评选中,我市“双百”怀城社工陈静获得省优秀社工的“双百”怀城社工陈静和市福利院社工李笑获得省社工之星的。

80后好姑娘陈静

经常有人跟我说,社工是朝阳的行业,助人的行业,有爱心的社工付出很多,但其实,我认为更多的时候我受益于这份社工工作,因为我有机会追求和践行公平和正义,我可以通过我的专业去与其他人一起努力,让服务对象感受幸福、追求幸福,这样满满的收获也许就是我一直坚持做社工的原因。

社工路上

1988年出生的陈静从2007年上大学开始接触到社会工作,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一个年头,从事社工行业也已七年。她认为,社工路上,初识到坚守,重要的是勿忘初心,砥砺前行。

2007年9月至2011年7月,就读于广东工业大学的陈静,在校期间主要进行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专业价值的认知和熏陶,奠定了她职业基础。 

2011年1月至2014月10月,陈静就职于广州恩善社会服务中心的越秀长者综合服务中心,主要从事长者服务领域,职务从一线社工到社工主管,主要负责小区中心的服务,她把她的想法和思考撰文并发表在《中国社会工作》(2014年9月上期)上。

2014年11月至2016月10月,就职于惠州市惠城区圆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陈静,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关注社工的成长,她表示在这里她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让她在专业上有了长足发展。

回到肇庆

2017年,广东社工“双百计划”启动,陈静非常认同“双百”计划驻守村居的精神,马上报名并成功应聘,带着知识和经验,回到了家乡。2017年7月至今,她就职于广东社工“双百计划”怀集县怀城镇社会工作服务站,职务为副站长,与站点其他社工一起,驻守村居,开展一线社工服务,在推动本地的社会服务研究、发展以及在本土社工人才的培育方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表示,在这里,我特别想分享的是我在回到家乡这半年多时间做“双百”计划前线服务的经历和感受。

落地生根

2017年7月,陈静所在站点7位社工正式到岗,这是一个驻守村居,落地生根的过程。 

行政上,在省市县镇居委会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站点在选址、场地布置、办公设施、揭牌、签订劳动合同、社工住宿、发放工资的流程等方面得到妥善安排和解决,社工站有了良好运作的条件和基本保障;专业上,通过项目办、地区中心的推动和努力下,上岗培训、在岗培训、专业制度指引的出台、专兼职协同行动者的协同行动,使社工团队能够认同双百理念及工作模式,并尽快投入工作状态。

期间,陈静作为站点的临时联络员、副站长,主要负责协调站点事务及外界联络等工作,过程中我积极协调站点的各项事务,主动与各方保持沟通。

半年来,社工团队经历了适应期到迷茫与探索期再到清晰期的一个过程,逐步找到了动力、方向、策略和能力提升的方法。

站点有很多是从珠三角地区回来发展的社工,在工作模式上发生了转变,从朝九晚五的上下班模式,逐步形成“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的驻村居模式,化身村民,深入村居,与村居民建立关系,绘制社区资源及问题地图,掌握社区内的优势资产以及公共问题。

发挥优势

作为“资深”社工的陈静,除了在工作模式上积极转变进行自我安顿;还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及运用经验,通过站点管理、服务分工、专业学习、民主生活会活动、团队凝聚力的提升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团队建设和培育社工成长,与团队成员一起,合力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专业团队。

目前,这7个人已于2017年12月底发起成立怀集县怀城镇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进一步加强志愿者培育;站点工作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他们进行了行动研究的社区评估,初步完成了一份4万字的社区评估报告。

陈静告诉记者,目前该站点在关注民政对象(弱势群体)、官塘村落社区发展以及关注社区问题——水上居民群体等三个方面的工作取得突破,在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活化农村、提升社区公共意识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展。“下一步我将和站点社工一起,继续秉持双百计划的精神,坚守村居,持续深耕,争取开花结果,利益更多的社群。”

让阳光晒满心灵的角落

我当初学的民政专业,其实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从立志献身民政事业,服从国家分配到基层,进入这所综合性福利机构开始,就注定了今生与老幼孤残相伴的情怀。

70后的李笑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格言:以人为本地提供优质服务,让阳光晒照心灵的每个角落。现年47岁的李笑从 1990年7月在广东省民政学校毕业分配到福利院工作,这一干就是27个春秋。

不断学习

勤奋好学爱笑的李笑,一直坚持文化素质、业务技能的进修提升,多次参加民政部与香港复康会举办的特殊教育培训班。

2011年考取国家职业水平中级社工师资格后,她积极参加省社工师联合会、香港邻舍辅导会举办的实务能力提升班等专业培训。

因为热爱社工,热爱学习的李笑迎来了属于她的人生机会。肇庆市社会福利院在2009年被民政部定为第二批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后,李笑就凭着她的民政和社工的专业知识,很快就一手筹办起院社工部。

在当时专业人才、人手都欠缺的条件下,她加班加点,尽心尽力制定社会工作方案、各项制度、个案流程、服务项目、发展模式、,启用专门的标志和服装等。针对院民的实际需求,设立功能室,完善各种设施及活动用品,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社工部顺利挂牌,为院民开始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在肇庆市福利院的大院、各个楼层,都可以看到精心制作的社工服务宣传专栏、视频等,使大家对社会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李笑认为宣传工作很重要,她工作之余,还积极撰写论文和报道,以积极的态度推动社工的发声。

不断创新

李笑在负责的长者的个案过程中发现,物质生活条件虽然优渥,但生活在院舍的长者还是会感到沉闷、孤单。

李笑鼓励家属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从小家到大家,带动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为嫁接好沟通的桥梁,她组织家属参与长者庆生会,为长者贺寿;在老人节组织家属同老人一起游鼎湖山,到庆云寺祈福。

透过香港园艺治疗协会的学习,她大胆尝试在院内推行体验园艺活动,借助植物接近大自然提升生活质量,深得院友们的欢喜。

在负责涉外送养儿童工作中,累计超过300个儿童成功送养,绝大部分是患有残疾儿,她想方设法促使儿童与家庭的融合,为儿童回归家庭注满了情与爱!

在增能维权方面,李笑大力协助失能老人儿童办理残疾证、高龄津贴、医疗保险,维护了老人儿童的权益。许多领取到重度残疾津贴的长者、家属,常常会握着她的手表达感激之情。

联结资源

福利院作为团委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时任省委书记汪洋到院时就得到高度的评价。李笑在负责志愿服务方面,恪守“助人自助”的宗旨、“利他主义”的专业价值观,经过多年的积累,每年都接待6千人次以上志愿者服务。

她组织捐献衣、被、食品、药品等“爱心”捐助,她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义务为院民检查身体、治病诊疗、学习辅导等活动,满足院民的生活精神需求。

她不惜利用休息时间,积极联络沟通院校、团体、善长仁翁,建立志愿者机制,培养志愿者,带动一批批志愿者从陌生到熟悉到热情到坚持,充分发挥家属、志愿者的作用,调动起社会巨大的资源,一起来支援,合力形成暖流……

惠及各方

为大力培养社工,福利院承办社工专项培训,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李笑,邀请广州市穗协工作中心聘请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资深社工培训团队,以专题培训班的形式开展。

项目设立了五个模块、八个主题的培训内容,以每月定期集中培训方式,使社工学员们掌握服务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服务技巧,惠及学员300人次。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萃,感恩回馈社会,李笑与肇庆市炎黄文化研究会、肇庆市古玩鉴藏协会签定和长期服务协议,以“德智养生  活在当下”为主题开展长见识、开眼界、忆甘苦、话当年、道养生等系列活动,透过长者庆生会、收藏鉴宝、健康、茶艺养生等主题和小组活动,共同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美好生活,促进共融和谐。

李笑以人为本地提供优质服务,映照了她作为社工无愧无悔的人生。现在她以传帮带的形式正带动起一批批年青的社工成长…… 

文章来源:http://www.xjrb.com/2018/0312/3682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