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肇庆肇庆新闻 以特色学科服务肇庆经济 丰富产学研合作 实现工业创新新突破

以特色学科服务肇庆经济 丰富产学研合作 实现工业创新新突破

近日,在肇庆高新区产业创新研究院内,肇庆学院的科研人员正为高新区某企业的机械产品不断地进行功能测试;在广东工商职业学校内,长春理工大学华南光电技术公共实验室也开始着手为本地的一家电子公司改良光学电芯产品……肇庆的高校内,产学研合作推动地方科研水平的发展的例子越来越多,而在肇庆,产学研的氛围也日渐浓厚,以不断发展的大学科研和人才力量,促使地方科技水平的进步,从而实现工业创新驱动的新突破。

着重“升格”项目和创新发展

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本地高校的建设,以建设高水平大学为契机,促进学校以及重点学科的建设,带动学校的科研水平,以此来提升本地创新驱动能力。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我市不断推动高校“升格”项目建设和创新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能力迈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首先鼓励各高校根据自身学科专业特色,分别在理工类、工商类、医学类错位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不同领域发展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此外,通过“升格”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从而推进本地高校的水平。例如,肇庆学院“申硕改大”工作全面启动并稳步推进,2017年被确定为广东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肇庆科技职业学院2014年成功升格为本科学院,并更名为广东理工学院;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升本”项目正积极推进;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升本”项目已通过省的验收,向教育部申报工作。同时,着重促进高校创新发展基础进一步提升。据了解,省市共建肇庆学院本科高校工作正式实施,肇庆学院应用型转型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全面启动,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等学校的创新强校工程持续实施。

重点推进产学研合作 

打造创新型工业

产学研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而我市多个高校也着重打造科研创新平台,通过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合作,推动我市工业的发展壮大。近年来,肇庆学院创新科研环境,整合科研力量,突出特色与应用研究,大力打造和发展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省、市级科研平台建设取得较大突破,现有省、市级科研平台13个,其中省级科研平台7个。此外,肇庆学院还获得省市共建单位,10年来投入10多亿支持建设包括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三个重点学科。“今年,肇庆学院新增广东省科技厅认定的“广东省全息电化铝烫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创新平台。目前,我市高校省级以上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总数已达到8个。”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近年来,肇庆还先后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广东省科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全市共有120多家企业与国内9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参与或牵头组建各级产学研创新联盟及示范基地共26个,建立院士工作站5个。

在建设多个科研平台的同时,我市也积极引导高校和企业以及合作区进行研究方面的合作,从而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水平和应用实践能力。目前,我市高校先后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国家高新区、端州区、德庆县等签订校地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以区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和咨询,建立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专业化决策咨询平台、信息化成果转化平台。其中,肇庆学院广泛开展与区县政府在工业、农业、教育、旅游等全方位的合作,共同推动区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据了解,该校已累计向区县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118人,针对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展开科研攻关,共完成研究课题200多项,与广东宝龙汽车有限公司等273家省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打造特色学科服务本地经济 

进一步建设高水平大学

“围绕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我们会鼓励高校根据本地情况,注重依据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学科布局。在学校专业设置的过程中,要更加体现开放性。”市教育部门也表示,在未来推动高水平高校建设工作上,他们会鼓励高校灵活多样地开办复合型专业和新增专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行业发展输送急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成为推动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产学研合作上,市教育局也表示,他们会更加着重朝着“用”的方向落地,通过学校主动、政府牵动、企业(行业)互动,实现共同目标的融合。高校与企业(行业)相互支持、相互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形成资源共建、全程参与、互利共赢的新型培养模式,并通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获得自身的发展活力。

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文章来源:http://www.xjrb.com/2017/1208/3601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