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肇庆记者专稿 我市新农村建设成效渐显 乡村振兴战略领航发展

我市新农村建设成效渐显 乡村振兴战略领航发展

IMG_7749

烟雨中的九龙湖。记者 梁惠明 摄

IMG_7783

德庆贡柑。记者 梁惠明 摄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也为新时代条件下农村事业的发展勾勒出宏伟蓝图。

而在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正在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效渐显。正如十九大报告的阐述,一个“振兴”的乡村可以用20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青山绿水之中,美好生活就在眼前。

观念转变使农业强大

从“建设新农村”到“乡村振兴战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业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从追求粮食产量到追求绿色增产、追求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农业不再是简单的“种”和“养”,而是被赋予了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现代农业也正在渗透融合成一个庞大的产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作业模式也逐渐有了产业化的雏形。农业从单一的解决吃饭问题,到集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于一身,乡村振兴的脚步正渐行渐近。

在德庆县马圩镇的贡柑种植基地,场主李永梅正在略带寒意的细雨之中修整果树,目之所及,一片从青涩转向成熟的果实已经透露出收获季节即将到来。据介绍,这片果园占地20亩,由于果树都有一定的树龄,亩产稳定在2000斤左右,按照今年市场成果收购价(由于今年的柑橘病虫害影响产量下降,目前收购价已大幅攀升至约6元一斤),全面上市后预计可获得25万左右的果款。

李永梅只是德庆县众多获益于的种植者之一。近年来,德庆县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特色农产品种植,培育农民增收新亮点,鼓励村民种植紫淮山、荔枝、西番莲、黄皮等受欢迎、附加值较高的农副产品。早在2015年,德庆县就出台了《德庆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名特新优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办法》,现已发展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单单是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农业结构调整达到10000亩,通过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全县实现农业结构调整面积8万亩,农民增收明显。

农产品要把市场扩展到全国乃至国际,除了自身质量的过硬以外,还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渠道。电商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选择。近年来,德庆县委、县政府高速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并将电子商务作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流通渠道,打通农村商品双向流通“最后一公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德庆县电子商务的发展。德庆县马圩镇庙门山村率先建立了德庆县的第一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淘宝村。走进服务中心的“农业e家”,展示柜里摆满了各种德庆县当地的特色小吃和农产品,如紫淮山、火龙果、西蕃莲、甜脆梨等等,而旁边则是工作人员每天用来与网络顾客保持互动的电脑,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

通过电商,目前德庆“大红大紫”品牌特色农产品已经实现“走出去”,销售目的地遍及国内各地,甚至远销海外。

环境改善使农村美丽

山峦连绵起伏,湖水绕山而淌,森林覆盖率达90﹪,占地3000亩的九坑河水库静静流淌……这就是凤凰镇原生态的绿色面貌。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客家文化特色,凤凰镇确立旅游发展新定位,着力打造“望得见蓝天白云、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客家乡愁”的森林小镇。2017年,凤凰镇被评为广东首批森林小镇,为全市首个森林小镇。

据悉,凤凰镇将融合民俗风情特色,开发独具特色风格的“精品民宿”,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真正将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而走进四会市威整镇大洲村新农村示范片,砖锅耳屋、麻石巷、士府高楼(炮楼)等特色建筑,则在历史的沉韵之中体现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自2017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大洲村示范片累计完成巷道硬底化7600米,下水道硬底化和封闭式排污6600米,建成了休闲小公园、景观性荷花池、篮球场、羽毛球场、停车场和文化综合楼。大洲村新农村示范片还有效结合当地良好的村风民风,健全村规民约、村民议事规则等相关制度,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风尚。

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大洲村示范片村容村貌大为改善,邻里关系更加融洽,村民生活幸福和谐,处处呈现着文化古村落的历史厚重美、自然简洁美、实用可推广性、和谐乡村美。

龙母故乡德庆,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城,钟灵毓秀。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蕴育出源远流长的人文文化和大美的自然生态景色。2014年,德庆成功入选第一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县,一个具有岭南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示范片,经过两年的打造,已出现在众人面前。走马德庆县新农村示范片,优美的乡村风光给予人们以片刻的悠游闲暇,令人一洗都市的尘嚣。而5个主体村落独具自身特色的建设在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之间做到了良好平衡。按照《德庆县创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工作方案》中“龙母故里•美丽乡村•花果长廊”发展定位,德庆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将5个主体村落之间规划连线连片设施,配套绿道、标识、景观点、驿站,形成“一线三轴”(即主游览线、产业发展轴、乡村休闲体验轴、生态农业观光轴)总体规划。

如今,独具岭南特色的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已经成为乡村休闲旅游一张张闪亮的“名片”,更成为南粤农村大地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产业发展使农民富裕

产业发展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为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四会市通过“搭桥铺路”,鼓励乡贤回乡投资创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乡贤吴观南在当地党委政府引导下,大胆把握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有利机遇,充分依托水车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投资建设集乡村休闲、养生度假、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樱花休闲旅游度假区。

目前,该项目首期已投资2500多万元,大面积种植了樱花、茶花等观光树种,建成5公里环山绿道和休闲亭等设施。接下来将考虑引入品牌公司参与项目开发建设,届时将有助于实现村民就近就业。在该项目的带动下,水车村民小组集体年收入已达到100多万元,实现了农民增收与生态保护的共赢。

实现土地集约经营更是有助于提高土地生产率。四会市地豆镇水车村又进一步围绕实现土地集约经营做文章、寻突破。通过动员镇、村干部走村入户做好宣传发动外,还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村委会党群联席会议等方式,进一步做通群众思想工作、有效减少工作阻力,为实现土地集约经营打下坚实基础。到目前为止,水车村已成功整合土地2315亩,有效实现了土地的高质量流转和集约利用。通过实现土地集约经营,村集体顺利获得租金收入,以此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

“当年做生意赚了一点钱回到家乡,看到由于90年代打工潮的影响,庄稼凋零、村里也只剩下老人小孩,而且基建比较差,所以于心不忍。”谈及多年捐资的源头,吴观南回忆道。而这一“不忍”就是二十多年的坚持。据悉,吴观南自1995年第一次捐资60余万建造学校以来,22年来,他累计为水车村各项基建项目、水利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捐资6000余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土地承包政策往后延续30年后,又毅然将2300余亩的土地以高于市场价的租金续租30年。

“希望大家能够吃饱穿暖,健康生活,有休闲场所闲暇娱乐,幼有所长、老有所长。”这就是吴观南认为的“美好生活”,也是他多年来希望实现的梦想。

观念转变使农业强大

从“建设新农村”到“乡村振兴战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业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从追求粮食产量到追求绿色增产、追求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农业不再是简单的“种”和“养”,而是被赋予了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现代农业也正在渗透融合成一个庞大的产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作业模式也逐渐有了产业化的雏形。农业从单一的解决吃饭问题,到集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于一身,乡村振兴的脚步正渐行渐近。

在德庆县马圩镇的贡柑种植基地,场主李永梅正在略带寒意的细雨之中修整果树,目之所及,一片从青涩转向成熟的果实已经透露出收获季节即将到来。据介绍,这片果园占地20亩,由于果树都有一定的树龄,亩产稳定在2000斤左右,按照今年市场成果收购价(由于今年的柑橘病虫害影响产量下降,目前收购价已大幅攀升至约6元一斤),全面上市后预计可获得25万左右的果款。

李永梅只是德庆县众多获益于的种植者之一。近年来,德庆县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特色农产品种植,培育农民增收新亮点,鼓励村民种植紫淮山、荔枝、西番莲、黄皮等受欢迎、附加值较高的农副产品。早在2015年,德庆县就出台了《德庆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名特新优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办法》,现已发展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单单是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农业结构调整达到10000亩,通过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全县实现农业结构调整面积8万亩,农民增收明显。

农产品要把市场扩展到全国乃至国际,除了自身质量的过硬以外,还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渠道。电商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选择。近年来,德庆县委、县政府高速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并将电子商务作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流通渠道,打通农村商品双向流通“最后一公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德庆县电子商务的发展。德庆县马圩镇庙门山村率先建立了德庆县的第一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淘宝村。走进服务中心的“农业e家”,展示柜里摆满了各种德庆县当地的特色小吃和农产品,如紫淮山、火龙果、西蕃莲、甜脆梨等等,而旁边则是工作人员每天用来与网络顾客保持互动的电脑,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

通过电商,目前德庆“大红大紫”品牌特色农产品已经实现“走出去”,销售目的地遍及国内各地,甚至远销海外。

环境改善使农村美丽

山峦连绵起伏,湖水绕山而淌,森林覆盖率达90﹪,占地3000亩的九坑河水库静静流淌……这就是凤凰镇原生态的绿色面貌。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客家文化特色,凤凰镇确立旅游发展新定位,着力打造“望得见蓝天白云、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客家乡愁”的森林小镇。2017年,凤凰镇被评为广东首批森林小镇,为全市首个森林小镇。

据悉,凤凰镇将融合民俗风情特色,开发独具特色风格的“精品民宿”,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真正将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而走进四会市威整镇大洲村新农村示范片,砖锅耳屋、麻石巷、士府高楼(炮楼)等特色建筑,则在历史的沉韵之中体现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自2017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大洲村示范片累计完成巷道硬底化7600米,下水道硬底化和封闭式排污6600米,建成了休闲小公园、景观性荷花池、篮球场、羽毛球场、停车场和文化综合楼。大洲村新农村示范片还有效结合当地良好的村风民风,健全村规民约、村民议事规则等相关制度,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风尚。

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大洲村示范片村容村貌大为改善,邻里关系更加融洽,村民生活幸福和谐,处处呈现着文化古村落的历史厚重美、自然简洁美、实用可推广性、和谐乡村美。

龙母故乡德庆,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城,钟灵毓秀。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蕴育出源远流长的人文文化和大美的自然生态景色。2014年,德庆成功入选第一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县,一个具有岭南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示范片,经过两年的打造,已出现在众人面前。走马德庆县新农村示范片,优美的乡村风光给予人们以片刻的悠游闲暇,令人一洗都市的尘嚣。而5个主体村落独具自身特色的建设在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之间做到了良好平衡。按照《德庆县创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工作方案》中“龙母故里•美丽乡村•花果长廊”发展定位,德庆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将5个主体村落之间规划连线连片设施,配套绿道、标识、景观点、驿站,形成“一线三轴”(即主游览线、产业发展轴、乡村休闲体验轴、生态农业观光轴)总体规划。

如今,独具岭南特色的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已经成为乡村休闲旅游一张张闪亮的“名片”,更成为南粤农村大地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产业发展使农民富裕

产业发展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为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四会市通过“搭桥铺路”,鼓励乡贤回乡投资创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乡贤吴观南在当地党委政府引导下,大胆把握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有利机遇,充分依托水车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投资建设集乡村休闲、养生度假、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樱花休闲旅游度假区。

目前,该项目首期已投资2500多万元,大面积种植了樱花、茶花等观光树种,建成5公里环山绿道和休闲亭等设施。接下来将考虑引入品牌公司参与项目开发建设,届时将有助于实现村民就近就业。在该项目的带动下,水车村民小组集体年收入已达到100多万元,实现了农民增收与生态保护的共赢。

实现土地集约经营更是有助于提高土地生产率。四会市地豆镇水车村又进一步围绕实现土地集约经营做文章、寻突破。通过动员镇、村干部走村入户做好宣传发动外,还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村委会党群联席会议等方式,进一步做通群众思想工作、有效减少工作阻力,为实现土地集约经营打下坚实基础。到目前为止,水车村已成功整合土地2315亩,有效实现了土地的高质量流转和集约利用。通过实现土地集约经营,村集体顺利获得租金收入,以此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

“当年做生意赚了一点钱回到家乡,看到由于90年代打工潮的影响,庄稼凋零、村里也只剩下老人小孩,而且基建比较差,所以于心不忍。”谈及多年捐资的源头,吴观南回忆道。而这一“不忍”就是二十多年的坚持。据悉,吴观南自1995年第一次捐资60余万建造学校以来,22年来,他累计为水车村各项基建项目、水利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捐资6000余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土地承包政策往后延续30年后,又毅然将2300余亩的土地以高于市场价的租金续租30年。

“希望大家能够吃饱穿暖,健康生活,有休闲场所闲暇娱乐,幼有所长、老有所长。”这就是吴观南认为的“美好生活”,也是他多年来希望实现的梦想。

后记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绘就了“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意义,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改革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需要强化改革手段和措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农村要素活力,不断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记者 梁惠明

文章来源:http://www.xjrb.com/2017/1121/3583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