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广东 广东“气质”炼成记:珠三角空气质量成全国标杆

广东“气质”炼成记:珠三角空气质量成全国标杆

 

广州花城广场的红玫瑰,在蓝天映衬下更显艳丽。

  大气环境质量已成为广东的亮丽名片,PM2.5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考核标准,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相当不易。

  ———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

打开广东省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绝大部分区域显示为优,少数区域为良。这种优良的空气质量在广东地区已习以为常。

其实,经济繁华的珠三角地区,曾是空气污染严重区域。自工业革命在英国诞生以来,城市的发展大多经历先发展后污染的阶段。

经过多年治理,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已连续两年实现全省六项污染物全面达标,提前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改善考核目标要求。目前,珠三角空气质量成为全国三大重点防控区标杆,绿色发展造就广东新名片。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

今年4月,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广东省反馈督察情况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大部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保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胡春华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更严更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在绿色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今日标杆

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二级教授吴兑,是国内最早提出灰霾天气概念的专家,彼时他还在广东气象部门工作。那一年是2003年。

尽管当时国家采用原来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珠三角城市的空气质量达标率都接近100%,但已有专家有不同看法。“那时,监测和评价都显示为优良,但实际上是灰蒙蒙的,能见度很低,而且经常都是这样,我们当时就觉得可能是评价指标里是少了东西。”吴兑说。

吴兑介绍,在更早之前,学术界以及国家层面已经留意到并开始重视珠三角地区最先出现的复合污染问题,但还没有重点关注。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衡量,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及本世纪初是珠三角地区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候。

广东地区对于PM2.5的研究工作也是从那时开始。广东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系统研究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省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联合开展“珠三角空气质素研究”,共同实施《粤港空气管理计划》。组织实施973课题和863计划,研究灰霾和臭氧污染的成因与治理。

吴兑介绍,2002年底,在一次由中国气象局、环保部、外交部和国家发改委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部门共同参与的研讨会上,相关部门第一次公开讨论到气溶胶(即: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粒子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多在0.001~100μm之间)污染问题,他认为,这是国内PM2.5研究的转折点。

也就是在2003年,广东省气象局率先在珠三角地区建立一张由15个监测站点的区域大气成分观测站网,用于研究霾。2004年广东省环保厅也建立了一张空气质量监测网。

十年奋斗,珠三角地区的空气质量成为全国标杆。2015年,广东省六项污染物全面达标、提前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改善考核目标要求。时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今后几年珠三角地区是否可以稳定地达标,还要给一点时间。“但毕竟像跳高一样,我们在一个重点地区终于达标了,终于摸到了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增加了我们治污的信心。”

珠三角在全国三大重点防控区中率先“摸杆”的基础上,2016年全省空气质量继续改善,AQI达标率为92.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省PM10、PM2.5的年均浓度分别为48、32微克/立方米,均比上年下降5.9%。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继续在三大重点防控区中保持“标杆”,AQI达标率为88.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PM10、PM2.5的年均浓度分别为49、3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5%、8.6%,灰霾天数由2007年149天下降为2015年的34.6天。

今年7月4日,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在京接见到访的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姚奕生、厅长鲁修禄时表示,大气环境质量已成为广东的亮丽名片,PM2.5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考核标准,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相当不易。

 

  广州样本

陈吉宁曾在2016年两会期间表示:“珠三角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学术界开始系统地研究这个问题,之后开始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加大污染治理,十几年的时间取得了今天这样一个成绩,这也增加了我们解决雾霾的信心。所以我们只要坚持下去,一步一步走下去,我们是可以很好地解决我们的问题。”

此前,外界对于广东空气质量的改善存在不同看法,认为珠三角地区位于沿海,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因此率先摸杆,理所当然。

吴兑认为这是一个误解。他说,珠三角的气候和地理位置确实对污染物扩散相对有利一点,但治理得当得力才是根本原因,取得今天的成果极其不易。

曾任广东省环保厅首席大气专家的钟流举表示,珠三角地区三面环山一面朝海,每年10月后期开始南海季风逐渐减弱退出大陆,导致南北气流交换能力比较弱,海上从珠江口附近吹向陆地的风,经常因不够强,遇山体后就会转向形成涡旋,在珠三角地区打转转,从而导致珠江口一带形成重污染带。

因地形和气候原因,广州佛山的空气质量在珠三角地区排名较为靠后,但广州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所取得的成效让其成为广东的杰出代表。

广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有不少创新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上世纪90年代广州开始对PM2.5进行监测,2012年又在全国率先按照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面公布PM2.5等监测数据。同时于广州塔四个高度层建成空气质量梯度监测网,其中488米监测点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相对高度最高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

2014年广州完成《广州市大气颗粒物PM 2.5来源解析研究》,此后进行持续研究,弄清了PM 2.5的来源、成分组成以及分布规律等。

南都记者发现,对大气污染进行系统的研究使得广州以对减煤、控车、降尘、少油烟的四个空气治理领域中,均估算出措施落实到某个阶段能够削减多少污染量,污染物削减的数字估算到个位数。广州空气治理计划和目标也在持续的研究过程中也在持续完善和提高,从2012年到现在,已4次调高空气治理的目标。最初计划的PM 2.5达标的目标是要到2025年完成任务,结果调整到2020年完成,实际在2016年PM 2.5的年均浓度已降至36微克/立方米,离35微克/立方米的达标目标仅一步之遥。

监测数据显示,广州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从2010年的33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16年的12微克/立方米,降幅63.6%;PM 10从69微克/立方米下降至56微克/立方米,降幅18.8%;PM 2.5自2013年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三年间下降了17微克/立方米,降幅32%;达标天数从2013年的260天上升至2016年的310天,增加50天。广州去年的PM 2.5浓度为已大幅下降至36微克/立方米,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广州的空气治理是珠三角地区的一个缩影,具有区域性的空气污染问题,需要多个城市共同努力,协同推进。广东省环保厅介绍,2009年,广东出台全国首个大气污染防治地方政府规章———《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办法》,在珠三角地区建立了全国首个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2013年,广东在国内最早发布实施首个面向城市群的大气复合污染治理计划———《广东省珠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率先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区域联防联控。

这一做法得到国家环保部的赞许。2017年1月,在国家环保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针对广州取得的大气污染治理成绩表示,广州的现象需放在珠三角的框架下考虑,整个珠三角包括广州市政府领导重视大气治理比较早,2000年率先提出大气复合型污染治理,制定规划早,执行也非常到位。

 

  结构调整

广东省环保厅介绍,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广东有着周密的谋划,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和优化能源结构三方面,着力推动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珠三角地区已不再新建燃煤燃油电厂和炼化、炼钢炼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大型项目。在珠三角地区和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实施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绿色经济,对火电、钢铁、造纸、制革等行业实施特别排放限值,倒逼转型升级。

优化能源结构方面,积极稳妥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超过20%,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41%。

刘炳江表示,珠三角环境空气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由于“腾笼换鸟”政策,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到位,2000年开始重化工企业比例不升反降,现在没有钢铁、大型重工业企业;二是珠三角能源调整较早,煤炭消费量在全国最早下降,2005年起天然气消费量在全国最高,机动车控制卓有成效;三是珠三角的领导重视环保,环境执法和管理比较到位,“这是给大家一个很好的范例。”

亮丽的广东空气名片背后是亮丽的成绩单,亮丽成绩单的背后则是每一城、每一项具体工作的稳步推进。

2012年4月18日,广州的多位媒体记者体会到广州推进减少燃煤污染的艰难。当天,广州市环保局邀请广州市各大燃煤电厂负责人,参与广州PM 2.5等空气污染物减排方案的讨论。会上,广州市环保局表示,广州的PM 2.5污染五分之一来自燃煤电厂,未来希望各大燃煤电厂改用天然气,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轮到企业发言时,会场变得非常安静,随后陆续才有燃煤企业表态赞成,表示方向是正确的。

主持会议的时任广州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柳打破会场沉闷氛围:“我不太期待听见大家都说行。如果这个事情大家都说行,今后很多事情还要大家去做的。光表态不去行动,这样是不负责任的。”

企业开始表达真实想法,“有很多手续要批,需要按规则来办事。”“不能光为了搞环保,就不搞发电项目。”“首先要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其次才是谈论环保。”“发电厂燃煤改成燃气后,发电厂没有利润来源,光靠发电企业没法消化成本,不现实。”“虽然环保了,但是资金浪费很大”……

在场记者们发现,发电厂最为关心的其实是成本和利润问题,当时燃煤发电是0 .53元一度,而天然气发电要1块钱一度。而对于广州来说,最大困难是稳定的气源问题难以解决。

2014年初,广州市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企业前往国内外先进城市,对燃煤机组“超洁净排放”改造技术展开调研学习,在此基础上形成《广州市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改造方案》。

广州的“超洁净排放”第一阶段在2015年12月底前完成全市10台总装机容量260万千瓦燃煤机组的改造,让其污染物排放基本达到燃气标准。完成改造后,与2013年相比,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831吨,削减比例64%;减少氮氧化物排放40 0 4吨,削减比例37%;减少烟尘排放量1826吨,削减比例64%。

这一工作截至2016年底,广州共有29台总装机容量519.9万千瓦的燃煤机组完成了改造,基本完成燃煤机组的改造。

广州在燃煤电厂的减排上探索了一条现实而有效的路径,虽然没有用天然气替代煤,但末端的排放标准达到天然气标准,时任国家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对此高度赞赏,表示具有可示范性,目前已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在吴兑看来,广州在能源结构调整工作方面非常突出,公交车最先由老冒黑烟的柴油车改为LP G(液化石油气),此后又改为更为清洁的LN G (液化天然气),现在开始改电动车。“广州的行动非常快,有更好的选择就马上推,也因此广州在由LPG换成LN G时,有人就认为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用LN G,实际上在之前广州还没有LN G气源,用LPG是学当时的香港做法,在当时是最好选择。”吴兑说。

 

  臭氧治理

目前,针对广东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和年度方案,省与各市签署目标责任书,对地市政府实行年度考核,同时实施空气质量月警示制度及重点工作调度督办制度,对工作进展滞后地区发出预警函,对空气质量恶化的城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结合环保大检查、联合督察、日常执法巡查、专项检查等工作,对进展较慢的地市进行督察。

各市也出台环保目标考核方案,广州出台的考核方案同时对“质量目标”和“措施过程”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年度考核、奖励惩处的参考依据。考核不合格的,除了被通报批评和要求整改之外,其主要负责人要针对导致考核不合格的问题通过媒体公开道歉。

广东省环保厅表示,由于关注早、预防早、行动早,目前广东已形成一套有效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机制,为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东省环保厅表示,尽管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离“全面稳定达标”的要求仍有差距。部分区域空气质量不够稳定。2016年,仍有5个地市空气质量未能全面达标。粤东西北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出现波动,受不利气象和污染排放叠加影响,秋冬季节污染天气时有发生。

此外,大气污染因子出现结构性变化。珠三角地区臭氧已超越PM 2.5,成为影响空气质量达标最主要因子。目前对臭氧的污染来源、形成机理以及各项污染因子之间的关联性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遏制臭氧浓度上升趋势难度较大。

李干杰在今年7月4日接见广东省环保厅负责人时表示,近期广东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并借鉴京津冀及周边大气强化督察模式开展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专项督察,强力推进污染防治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工作力度。

一直致力于空气污染研究的吴兑,对珠三角空气污染目前的治理效果感到欣喜,对未来也充满信心。现在,他经常安慰研究和治理大气污染的同行:珠三角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赵勇 

主笔:南都首席记者 刘军

采写:南都首席记者 刘军 南都记者 陈燕 程思炜

摄影:南都记者 李向新

文章来源:http://www.xjrb.com/2017/0911/3527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