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肇庆肇庆新闻 烽火回望青山碧 军旗猎猎记英魂 ——探寻肇庆革命踪迹传承红色精神

烽火回望青山碧 军旗猎猎记英魂 ——探寻肇庆革命踪迹传承红色精神

 

一处处红色革命遗迹,一件件陈旧的文档典籍,一个个精彩的军队故事,历史长河里闪耀的,是肇庆土地上跳动的红色脉搏。连日来,记者先后走访阅江楼、广宁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鼎湖沙浦革命烈士纪念碑、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纪念亭等,烽火回望,追忆革命军队先烈踪迹,缅怀曾经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特约记者 林寿智 龙许 何锦云 通讯员 凌杰 李均阳 陈昊彬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北伐先锋扬军威

“独立团史迹陈列展名是用郭沫若同志《登阅江楼怀叶挺及叶挺独立团诸同志》诗句中的‘铁军独立一雄团’而定名……”节假日,市博物馆红领巾宣读团的小志愿者唐思有时间就会来担任小志愿者,向来往游客讲解“叶挺独立团”的故事。

和唐思一样,每天不少市民游客怀着敬仰的心情前来参观。日前,记者走进西江边上的“阅江楼”,那股英姿飒爽的气息扑面而来。史书上记载,“阅江楼南临西江,始建于明代,曾称为鹄奔亭”。此后多次毁坏多次修葺,1959年按原貌修缮,1971年将楼面改成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只见这座四合院式古建筑,南门前石阶下有一对大石狮踞守,神态庄严威武。身着戎装的叶挺铜像显得气宇轩昂,南楼檐下,悬挂两广总督劳崇光书的“阅江楼”木匾,其下则是朱德的题字“独立团团部旧址”。

“青山凝碧曾是血,绿水流辉应为魂”。站在阶梯下面,不禁心潮起伏,仿佛看到了叶挺站在台上,下面队伍整装待发的英姿……

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于1925年11月21日在“阅江楼”成立,全团2100多人,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团长。这支队伍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曾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这支队伍,还踏过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坎坷的征途,穿过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枪林弹雨,纵横驰骋于三年解放战争的沙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支军队团部驻扎阅江楼,楼前广场即为练兵场。

昭昭前事,剔剔后人,历史就是一面镜子,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多少年风雨洗礼,阅江楼始终矗立在西江河畔。肇庆市博物馆副馆长程茵介绍,纪念馆于2009年5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先后被评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二级博物馆”“广东省统一战线基地”“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等。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示范基地作用,打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阵地,近三年来,纪念馆先后组织218家单位团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525场次,参加人员17000多人次。“红色记忆——叶挺独立团史迹”系列宣讲自2010年开展至今,先后走进部队、学校、社区、机关等,15万余人受到教育与熏陶。

 

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创建边区游击根据地

在西江地区,建立最早、时间最长的革命老区当属广宁。寻着革命志士的足迹,记者从县城出发,沿着绥江支流蜿蜒而下。一路上,河流轻波泛起涟漪,两岸是密密的青色竹林。金黄色的稻谷藏在竹林后面,村落依偎着连绵的山丘,很快出现袅袅炊烟,与田里忙着丰收的农民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所在地——广宁县赤坑镇赤坑社区交赞村正位于这平静的画卷后面。司令部旧址原为当地谢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正面建有广场和门楼,大小房子共15间。走进这里,只见屋前屋后格外整洁干净,门前红柱油漆剥落,角落里散布着一些青苔,屋檐上方依稀可见古朴的雕刻。一旁,一栋高约25米、名为“长乐居”的炮楼与宗祠并肩,无声诉说着历史荣光。

“这里群山围绕,地势险要,而且离怀集(当时属广西)、清远较近,便于统筹也方便打游击战。”广宁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莫多文介绍,司令部旧址墙壁上拇指般大小的孔洞,是方便放哨站岗士放枪杆。

“扬帜五岭,饮马西江”。如今,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陆续被评为市爱国教育基地、省文物保护单位、赤坑镇中小学德育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人民武装部队,其前身是西江人民抗日义勇队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解放前期,粤桂湘边纵队活跃在广宁一带,开展了一系列武装斗争。

1946年7月,西江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大队(后称广清区队)主力集中四雍地区整训,始驻于此。1947年7月,中共粤桂湘边区工委在此召开边区工委第一次扩大干部会议,边区工委书记梁嘉主持会议,会议决定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武装部队,统一全边区武装队伍的作战指挥,成立粤桂湘边区人民解放军。从此,开始创建了以广宁为中心的粤桂湘边区游击根据地。1949年7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成立,司令部即设于此。

粤桂湘边另一个重要革命遗址位于广宁县南街镇环城西路县博物馆,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展馆内,欧新同志用过的军用望远镜、林松烈士穿过的唐装衫、部队玻留下的炮弹……这一切仿佛令人穿越时空,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这里工作20年的博物馆馆长陈健生介绍,博物馆于2009年7月23日落成使用,正是粤桂湘边纵队成立60周年之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为纪念馆题词:“继承光荣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陈健生还介绍,“纵队当时的机构领导人多已年迈,但他们无不惦念着广宁,司令员兼政委梁嘉为纪念馆题词,展馆内奇兵夜袭北楼岗等三幅油画,还根据纵队军需处主任欧伟明的回忆多次修改过。”

作为西江革命的摇篮,西江地区最早建立的中共党支部、最早建立的中共县委、最早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最早建立的县级农会、最早解放的县市区都在广宁。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广宁大地到处留下了革命前辈的斗争足迹,革命史迹比比皆是,党史资料十分丰富,给革命后代留下无价之宝。

 

鼎湖沙浦革命烈士陵园——54名革命志士牺牲

到达鼎湖沙浦革命烈士陵园是7月一个骤雨初歇的午后。临近西江,占地3800平方米的烈士陵园位于沙浦堤上,坐北向南,南面即为沙浦镇居民住宅区。如今这里是一片工地,烟雨弥漫下,一辆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后方有几名工人忙着施工,远处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矗立,这是当地农民以自己的英勇斗争写就的历史丰碑。

沙浦镇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根据地之一。早在1926年(民国十五年),沙浦农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地主阶级反动武装的民团开展了激烈的阶级斗争。1926年3月9日,正式成立了沙浦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

然而,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地主民团对各乡农会和农军进行了围剿,尤其是对沙浦、桃溪的农会和农军进行重点围剿,开展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沙浦屠杀了农会会员和农军战士共54人。

1957年,在农民运动中牺牲了的54位农会会员和农军战士,被高要县(当时)人民委员会追认为烈土。两年后,高要县人民政府在沙浦镇文化广场西侧建设沙浦革命烈士纪念碑。随着时间流逝,纪念碑及碑文石刻因风雨侵蚀,导致残旧和模糊不清。随后经多次修缮,2005年,沙浦革命烈士陵园被公布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鼎湖区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现在市、区、镇三级共同打造,为烈士陵园进行升级改造工程,在保存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教育、休闲等场所。”沙浦镇镇委副书记彭树文介绍,改造后的陵园将比原来扩大一倍,占地有30亩,主要分为历史教育区、文化活动区、中心广场区、滨江观景区以及停车场等5个区域,届时会有宽阔的广场和观景区,未来将结合沙浦自然生态风光,大力发展沙浦红色旅游路线,提高沙浦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纪念亭——不忘功勋传承遗志

“从小到大我都反复听着父亲枪林弹雨的革命故事,当时并不觉得特别。”在广州某企业任总经理的郑健斌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直到父亲过世多年,他才备感动容,常常回想起父亲的音容笑貌,和父亲对国家的忠诚与深情。为此,7月中旬,他寻着父亲的足迹,翻山越岭,重温父亲走过的足迹。

记者日前来到德庆县城香山公园环山公路山腰处的“二·二八”武装起义纪念亭前。该亭于1997年10月动工,1998年2月28日竣工,如今成为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只见四周青山巍立,小小的亭子中间,刻有一块纪念碑。亭子后面,黑色的背景石雕,人物难辨。原来,石雕所刻画的是一位手举炸药包的革命人物,其原型,便是郑健斌的父亲郑容坤当年起义时的形象。

1948年2月28日,中共德庆地方组织在中共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部队的援助下,成功发动武装起义,一举攻下旺埠、高良、罗阳3个地方的国民党据点,开仓济贫。这场起义震撼了西江流域,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的斗志,也成为德庆人民解放军事业走向胜利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位于云利河上游的大山深处的绥贺支队司令部,在解放战争时期,开辟和建立了三河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剿匪反霸,开展武装斗争,培养并积蓄了革命力量,故有绥贺地区“小延安”之美誉。因而,在德庆,另一个不得不去的是绥贺支队司令部黄石降旧址。在德庆县高良镇五星村委会黄石降村,苍松翠柏环绕,小广场、飘扬的红旗,平添几分庄严静穆。

认认真真看完一个个遗迹后,郑健斌迫不及待地计划着又一次红色之旅,“下次会带着儿子和朋友再次亲临革命遗迹,看看革命志士们为国家为家乡做出的贡献,以志不忘先贤功勋,弘扬革命精神。”

 

红色旅游发展——挖掘内涵打造体验式旅游

“我市已核实的各种重要革命遗址共有166个,其中党史革命遗址161个(含21个已损毁遗址),其他革命遗址5个,”市委党史研究室副调研员陈灿和介绍,这些革命遗址是我市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更是新形势下发展红色旅游事业,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对建设文化大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此,陈灿和提出,我市应将部分革命遗址发展成红色旅游景点。其中中心板块,包含以端州城区的叶挺独立团纪念馆为龙头,高要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鳌头村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等辐射点;广宁板块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为龙头,以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周其鉴故居等为辐射点;怀集板块,以怀集县革命烈士陵园为龙头,以邓拔奇故居、钱兴故居等为辐射点,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发展。

据了解,目前我市旅游市场主推的肇庆“红色之旅”经典线路主要有三条,分为城区线路、绥江线路和西江线路。其中,城区线路主要为串起了阅江楼、高要学宫、麒麟街54号(中共西江特委机关、交通站)、七星岩等地;绥江线路为阅江楼、广宁南街镇周其鉴故居、广宁南街镇黄盆村、广宁交赞村谢氏宗祠;西江线路为阅江楼、德庆高良镇李光裕堂(自卫队抗日旧址)、德庆黄石洚村(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司令部)、封开平岗古村李炳辉故居(黄花岗72烈士之一)、封开大旺海鹰博览基地(封开江口镇大旺村)。

然而,相较于全国知名红色旅游胜地延安、井冈山等地,肇庆市的红色旅游发展仍相对迟缓。“外界更多人知道叶挺独立团,但很少人知道独立团在肇庆成立,北伐战争从肇庆出发,”肇庆市旅游局市场科科长易奇志表示,这说明肇庆在挖掘红色旅游内涵、打造红色旅游方面尚有空间。她认为,一方面以优美生态闻名全国的肇庆,更为人称道的在于自然景观,因而肇庆历来重“绿色”旅游。另一方面红色景区多为展览式参观为主,在陈展设计上形式单一,缺乏差异性和吸引力,在教育方面多为灌输式介绍,无法与市民游客形成互动。

易奇志建议,肇庆应注重围绕景区特色打造旅游产品,丰富景区内涵,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体验式”旅游,吸引游客身临其境参与其中。与此同时,要发展红色旅游各级政府也应更加重视起来,加大投入建设,提高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景区自身也要研究市场和游客新特点新动向,提高陈展水平和讲解员素质,探索声光电等现代化科技手段,以提高红色旅游吸引力,让游客真正看得进去、玩得开心、留得下来。

文章来源:http://www.xjrb.com/2017/0801/3491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