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肇庆肇庆新闻 深化合作谱写新篇 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肇庆佛山手牵手 心更近情更浓

深化合作谱写新篇 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肇庆佛山手牵手 心更近情更浓

 

肇庆与佛山山水相连、文化同根、情同手足。乘着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等区域合作的东风,肇佛深化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共建、公共服务共享等全方位的合作,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有力推动了区域一体化发展,增进了两市人民的福祉。

交通紧密对接,打通两市合作发展“管道”

近年来,在两市的共同努力下,肇佛交通对接成果丰硕。轨道交通建设取得突破,南广、贵广高铁和广佛肇城轨建成
通车。 西江日报记者 梁志锋 刘春林 摄

近年来,在两市的共同努力下,肇佛交通对接成果丰硕。轨道交通建设取得突破,南广、贵广高铁和广佛肇城轨建成 通车。 西江日报记者 梁志锋 刘春林 摄

321国道城市化改造项目,是肇庆加快与佛山交通对接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三水与肇庆中心城区将实现快速通达。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321国道城市化改造项目,是肇庆加快与佛山交通对接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三水与肇庆中心城区将实现快速通达。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也是两地合作的基础条件。广州与佛山的交通全面对接,加速了两地“同城效应”。肇庆要实现“东融西联”,就要进一步打通与佛山合作发展的交通“管道”,全面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在两市的共同努力下,肇佛交通对接成果丰硕。轨道交通建设取得突破,南广、贵广高铁和广佛肇城轨建成通车,广湛高铁、柳广铁路成功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公路交通网更加紧密,广肇高速二期、二广高速、珠三角环线高速、广佛肇高速一期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形成了佛肇“一小时生活圈”。交通项目的互联互通,给两地人民群众的出行、旅游、贸易、交往等带来极大的便利。

“十三五”期间,肇庆规划超过1100亿元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中,重头戏就是对接佛山。共谋划了11条路和2座大桥,其中包括3条高速公路、8条干线公路建设,建设里程300公里,总投资约400亿元。

肇庆谋划的交通对接项目得到了佛山大力支持。广佛肇高速二期(广州石井至肇庆大旺段)正在加紧建设,全线计划2019年建成。肇庆至高明高速公路已列入两市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力争年内动工建设。佛山至肇庆高速公路正在进行深入对接。两地还全力争取肇顺南城际铁路肇庆—高明段与高明—南沙段同步建设,积极推动广湛高铁、肇深高铁、柳广铁路、广佛肇地铁等途经佛肇两市的铁路和轨道项目谋划建设。

321国道城市化改造项目,是肇庆加快与佛山交通对接的重要举措之一。该项目全长约55公里,规划双向十至十二车道,通过建设隧道和高架桥,主线不设红绿灯。其中,一期、二期正在加快建设中,三期三水交界至富廊段计划今年内动工。未来,三水与肇庆中心城区将实现快速通达。

在对接佛山的省道项目建设上,肇庆今年将重点推进国道324线高明富湾至高要马安段(原S362线)、省道S118线四会蕉坑(三水交界)至四会城区段、省道S272线高要金渡至蛟塘段(高明交界)快速路,以及省道S273线新桥至高明交界段改建等四个项目的前期工作。

产业合作共建,两市企业发展相得益彰

肇庆落地建设的佛山产业项目已经达到142个,
图为从佛山落户肇庆高新区的合普动力公司生产线。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肇庆落地建设的佛山产业项目已经达到142个, 图为从佛山落户肇庆高新区的合普动力公司生产线。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肇庆与佛山同是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的主体城市,佛山是肇庆东融西联、产业强市的重要依托。10多年来,肇庆成为佛山产业向外转移扩张的热土,产业合作生机勃勃。

抓住改革开放机遇而先发一步的佛山企业数量多,工业总量大,产业集聚度高,溢出效应愈加明显;肇庆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自然生态良好,产业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是佛山企业扩大发展、转型升级的首选之地。两地的产业合作共建水到渠成。

目前,肇庆已建成大旺、德庆、怀集三个省级产业园区和高要、四会、广宁、封开4个省级产业集聚地以及一批工业集聚基地,实现省级产业园区(集聚地)县(市)全覆盖;各县(市、区)也建成及正在规划建设的一批工业园区(集聚基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积达17万亩,已开发面积12万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肇庆落地建设的佛山产业项目已经达到142个,其中包括宝冠板材、合普动力、新大明铝业、乐华陶瓷洁具等一批大项目和知名企业,主要涉及金属加工业、机械设备等产业。

来自佛山的企业落户,都不仅仅是转移,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壮大、升级换代。企业实现新发展,同时有力推动了肇庆园区经济增长。2016年,肇庆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基地)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798.5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5%,实现工业增加值255.7亿元,增长6.54%。

按照肇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全市上下大力实施工业发展“366”工程,培育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3个千亿产业集群,引育6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新增6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

为确保实现“366”工程目标,肇庆正在开展“工业园区建设年”和“招商引资年”活动,积极与佛山等珠三角核心区进行产业共建,全力大招商、招大商,着力引育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带动大发展。今年肇庆将启动园区规划建设用地32平方公里,确保新开发及盘活用地13平方公里,建成通用厂房155万平方米,为承接珠三角核心区产业辐射提供载体。

 

环境共治共享,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肇庆佛山同饮一江水,环境共治共享,守护一江
清水向东流。 西江日报记者 梁志锋 摄

肇庆佛山同饮一江水,环境共治共享,守护一江 清水向东流。 西江日报记者 梁志锋 摄

肇庆佛山同饮一江水,是命运共同体。近年来,两市在广佛肇经济圈合作框架下,在环境保护区域合作方面迈开步伐,先后在大气、水、固废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健全了珠江、西江、北江三大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协调处理机制,成立了经济圈建设环保专责小组,共享相关监测数据,加强交界区域联合执法行动。共同严格项目环保准入,大力开展大气、水、土壤环境综合治理。

2016年12月4日,经肇庆倡导,西江流域广东、广西15个沿线城市在肇庆联合发布《保护西江 绿色发展——肇庆宣言》,首次建立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为我国“全流域治污”探索新思路。

肇庆作为上游地区,近年来坚决守住环保底线,努力实现绿富同兴。2008年至2016年底,肇庆关停逾840家污染企业,2007年以来没有新审批纺织印染、电镀、制革等涉水项目。肇庆编制了《肇庆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并起草《肇庆西江水质保护规划2016-2025》,拟建立西江水质保护负面清单,明确禁止类项目,在西江沿岸划定一定范围的保护区,严禁负面清单中的项目落户,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

为进一步筑牢西江水质防线,肇庆坚持“三个绝不”(绝不以透支资源来换取一时的效益、绝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一时的繁荣、绝不以牺牲老百姓健康和子孙后代福祉来换取一时的政绩),积极推进小河涌水质提升。去年关注度最高的羚山涌黑臭水体整治已基本见成效,目前中期、长期整治计划已启动。鼎湖区过去两年大力推进畜禽养殖业清理整顿,并不惜巨资投入,进行河涌生态修复。

经过两地共同努力,两市空气环境质量近年来明显改善,西江、北江干流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

社会事业对接,更好造福两地人民群众

“请到肇庆过大年”活动吸引众多广佛地区游客
前来游玩。 西江日报记者 梁志锋 摄

“请到肇庆过大年”活动吸引众多广佛地区游客 前来游玩。 西江日报记者 梁志锋 摄

在经济领域紧密合作的同时,肇庆佛山两市在关系民生的教育、文化、卫生、扶贫等公共服务事业也亲密接触,不断谱出新篇章,普惠两地百姓。

2008年以来,肇庆与佛山在教育方面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与顺德区各安排了32所中小学校进行对接,提升了肇庆学校的办学条件,肇庆作为职业教育的重地,也积极推进佛山、肇庆职业教育区域一体化。在人文领域,两市更是“血脉相连”,交流不断,肇庆经常组织市粤剧团到佛山等地演出《红豆飘香》等精彩粤剧节目,两市都互派队伍参加双方举办的文体活动。

佛山、肇庆参保人异地 就医直接结算是两地公共服务事业携手共进的重要举措。根据这一制度,佛肇两地参保人员在两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可以实时记账,出院只需要支付个人自付部分,基本医保记账部分由两地社保基金局与医院结清就行。曾受益于这一制度的章先生对此大为赞赏:“佛山、肇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突破了医疗诊治壁垒,便于老百姓就医,有利于两地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目前,肇庆正在谋求与佛山等地实现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探索开展区域内人口健康信息数据共享共用、居民就医一卡通、医疗检验结果互认、实时联合会诊、医疗结果互通等公共卫生服务,让广大市民享有更广泛、更便捷的公共卫生服务。

从2009年下半年至2013年初,佛山对口帮扶肇庆扶贫工作,成功使55个贫困村、3万多贫困人口脱贫,有力地改善了肇庆山区、贫困地区发展环境,肇佛旅游合作不断加强,共同推广“广佛肇旅游一卡通”,开展广告互换、游客互送和资源互补,推动两地旅游一体化。

文章来源:http://www.xjrb.com/2017/0502/3403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