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肇庆记者专稿 高要工商联帮扶乐城镇川坑村改造泥砖房 村民喜迁新居

高要工商联帮扶乐城镇川坑村改造泥砖房 村民喜迁新居

“如果没有共产党,没有那么多热心人士,我们很难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肇庆市高要区乐城镇川坑村村民周锦霞日前终于从始建于1967年的泥砖瓦房搬到了舒适的水泥平房。8月25日,记者在川坑村看到,15座水泥平房拔地而起,村民喜迁新居。高要区工商联代表看到这一幕,倍感欣慰。

耕地少、路不通,沦为贫困村

采访当天,记者从高要城区出发,驾驶了约1.5小时以后,到达乐城镇川坑村。该村距离乐城圩镇9公里,全村19户,一百来人,是一条典型的贫困村。虽然村民依山而居,但该村的耕地却很少,全村仅29亩,人均只有约0.3亩。然而,整条村子的主要收入就靠这些农田山地。

川坑村村长梁豪告诉记者,以前村子里主要栽种柑橘、佛手,但村子通往外面的道路不通,“全是黄泥,一下雨就走不了,想把农作物运送出去卖都很难。”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村子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剩下老年人留在这里务农。

残旧泥砖瓦房,存在安全隐患

“以前住在泥砖房每天都担惊受怕。”周锦霞介绍,她连同小叔子一家共7人,挤在已有49年房龄的泥砖屋里。每逢刮风下雨,她就十分害怕。“屋顶的瓦片会时不时掉下来,墙体也渗水,大雨的话,整间屋子都被水浸。”

不过,让周锦霞最害怕的是山体滑坡。“以前确实发生过山体滑坡而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周锦霞现在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然而,即使不是刮风下雨天,周锦霞的老房子也存在安全隐患。“屋顶横梁有很多白蚁,横梁都被蛀坏了。”

帮扶改造,盖新房、通道路

两年前,高要区有关领导到乐城镇挂点调研时候看到川坑村的情况后,马上联系高要区工商联,帮扶乐城镇川坑村,建造美好家园。2014年1月8日,高要区工商联就乐城镇川坑村泥砖房改造工程发出倡议书。

2014年8月,高要区工商联联合乐城镇政府与高要区交通部门沟通铺建一条1.65公里的进村硬底化水泥路。同时,为美化川坑村周边环境,乐城镇政府联系高要区林业局在村周边栽种了绿化树。

2015年8月1日,川坑村泥砖房改造工程开始动工,2016年6月30日全部完工,共改造15座泥砖房,涉及村民19户,其中五保户4户,低保户3户,一般农户12户。随后,高要区工商联还与交通部门沟通铺建村巷道路。此外,还改善了排污系统。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

据了解,泥砖房改造工程总投入186万元,其中,高要区工商联筹款143.6万元,村民自筹32.4万元,四户低保、五保建房补偿款10万元。

梁豪介绍,村民自筹款是按每户房屋面积330元/平方米来算,“100平方米的话,就自己出资3.3万元,余款由高要区工商联来出资。”

“我们夫妻俩是务农的,两个女儿都嫁了,家里靠两个儿子出外打工维持生计,他们文化水平不高,每月只有千来两千块工资,即使不吃不喝,起码要三四年才能凑够钱建这样一间新房。”周锦霞介绍,她的新房面积有82平方米,总造价11.5万元,自己出资2.7万元,剩下的都是由高要区工商联出资。“如果一家都是务农的话,起码要十年八年才能住上水泥平房。”周锦霞深有感慨。

努力谋发展脱贫

谈及村里未来的发展,梁豪笑着说,“路通了就好很多了,以后进出村子就方便了,可以种些桂树和沙糖桔,运送到村外卖。”梁豪想了想补充说,“还可以养些猪。”

高要区工商联和乐城镇政府表示会继续关注该村的发展情况,希望通过申请省级卫生村和生态文明示范村,进一步完善该村的文体休闲设施。此外,还会尽力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有种养技术的就让他从事种养殖业,没有相关技术的,就介绍他到镇里打工。”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市第三轮精准扶贫工作中,川坑村是由高要区直有关部门和乐城镇政府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希望通过资金的帮扶和技术指导解决该村贫困人员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

记者 梁俏玲 特约记者 杨坚

文章来源:http://www.xjrb.com/2016/0826/3127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