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肇庆德庆人文德庆 德庆杜友彬逐梦民间艺术闻名乡里 “旱龙”表演让你记住乡愁

德庆杜友彬逐梦民间艺术闻名乡里 “旱龙”表演让你记住乡愁

杜友彬热衷德庆文艺事业。 记者 黄丽君 摄

杜友彬热衷德庆文艺事业。 记者 黄丽君 摄

“数十年的岁月都献给了德庆文艺事业,但回首这大半生,还是有很多宝贵的收获,毕竟这是我喜爱并且坚持的事情。”杜友彬眉宇舒展、淡然一笑。这位原德庆粤剧团团长,如今在德庆文化馆工作的文化人,近日对记者谈起了自己熟悉的德庆民间艺术以及民间活动。

拥有能歌善舞天赋

杜友彬是德庆播植镇人。尽管父母是农民,但他自幼就表现出能歌善舞的天赋。小学五年级,杜友彬成为了学校的文艺骨干。

1974年,十七、八岁的杜友彬开始参加工作,就职于播植镇农村文艺宣传队。那时候每个镇的文艺宣传队都定期到县城进行文艺表演。由于表现出色,同年8月,杜友彬被调往县文工团,也就是后来的德庆县粤剧团。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德庆县粤剧团前往广东湛江,广西南宁、梧州、北海、平南以及海南巡回演出。杜友彬在戏中均表演重要角色,正值青春年华的他,对文艺事业非常执着,倾注了满腔热情,干劲十足。

挖掘并保护民间艺术

舞狮、雄鸡舞、麒麟舞、白鹤舞、凤鸡舞、春牛舞等都是德庆的民间艺术。杜友彬告诉记者,每年闹元宵,雄鸡舞都是表演节目之一,因此11、12月就要准备节目表演,每年春节前,杜友彬和同事都会下乡去检查,指导排练、演出。下乡期间还会组织辅导年轻人学习,教导他们如何设计舞台、舞蹈,并不时提供相关表演道具。

此外,挖掘几乎快失传的民间艺术并进行弘扬传播以及保护,也是杜友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其中高良镇的旱龙表演就是杜友彬重新挖掘的。

据悉,旱龙表演在清朝的时候就有了,但在岁月流逝中,慢慢就几乎失传。杜友彬通过搜查资料,先对其进行详细的了解。随后找到一位年约90岁的老人,看到了老人手中持有的一幅“旱龙”表演图,杜友彬根据画中的“旱龙”形态以及表演动作,重新设计动作,尽最大可能还原原来的旱龙表演情景,并亲自打鼓配音乐。

“整个表演大概需要二十几人,操控整场演出并不容易,但我还是做到了。”杜友彬笑着说道。如今,旱龙表演成了德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与民艺活动得心应手

在杜友彬还比较年轻的时候,每年的德庆龙母诞、龙母得道诞,他都担任“五龙子”之一。当时的他既是表演者又是指导者。“那时候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多,但每次看到演出成功,心里都是满满的欣慰。”杜友彬坦言。

此外,一些节目表演前的仪式,如学宫祭孔仪式、龙母诞仪式,也是杜友彬熟悉的,因此,他还常担任主持。近些年,广东南海黄岐龙母庙举行龙母诞时,也邀请杜友彬担当主持。“我们德庆这边还提供道具,人家也是相信我们的实力才邀请前去参加。”杜友彬一脸自豪。

如今,不再年轻的杜友彬最大的心愿就是德庆本土民间艺术能一直传承下去。“希望能培育一些热爱本地艺术的年轻人,学得慢一点没关系,有心学习就可以了。”杜友彬说。

记者 黄丽君 特约记者 龙许 通讯员 李均阳

文章来源:http://www.xjrb.com/2016/0824/3124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