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肇庆社会百态 八旬老医生人间留大爱

八旬老医生人间留大爱

在遗体捐献仪式上,黎莉芳(白衣者)和子女等亲属向王启民告别。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在遗体捐献仪式上,黎莉芳(白衣者)和子女等亲属向王启民告别。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近日,一场简单庄重的遗体捐献仪式在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里举行。该院外科退休专家、今年81岁的王启民去世后,捐出了自己的遗体。人间留大爱,这种无私精神感动世人。

老人去世前决定捐献遗体

“老伴儿,你看到了吗?大家都来送你了。”3月26日下午14时许,在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室里,该院妇产科退休老专家黎莉芳站在一张病床前,弯着腰,一遍遍轻抚着病床上逝者的面庞。她满脸哀伤,串串泪珠不停地从双眼流下。

逝者是黎莉芳的丈夫,市二院外科退休专家王启民。当天中午,已在ICU重症监护室内救治多日的他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后,永远闭上了眼睛。出生于1935年的王启民,近年来患有糖尿病、帕金森病以及高血压。深知自己身体状况的王老先生,在入住ICU重症监护室前,就已做了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去世后,将自己的遗体无偿捐献出来,用于科研教学。对这一决定,他的爱人和子女都非常支持。

14时10分,广东省红十字会和南方医科大学的工作人员来到市二院,他们前来接收王老先生的遗体。在这之前,王老先生的亲属,以及市二院外科、妇产科的20多名医护人来到了重症监护室内,进行最后的告别。他们将黄白菊花放在王老先生遗体边,并鞠躬默哀,向他无偿捐献遗体的义举献上深深的敬意。

14时45分,王老先生的遗体被抬进医疗车,准备送往广州。已经79岁的黎莉芳在子女的搀扶下,坚持走到医院大楼门前送丈夫最后一程。她双眼含泪,紧紧注视着医疗车,直到车辆驶出医院大门,消失在视线中。

夫妻俩曾到非洲援助

据了解,王启民是海南人,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和太太黎莉芳是大学同学。在上世纪80年代初,夫妻俩一起调入市二院工作直至退休。

在1982年,王启民夫妇成为援外队伍中的一员,到非洲赤道几内亚开始为期两年的援外生涯。在那里,他们弘扬白求恩精神,克服当地恶劣的气候和卫生环境,用精湛医技挽救了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期间,夫妇两人所在的中国医疗队治霍乱有功,时任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亲自为其授勋。

“我丈夫生前说过,将遗体捐献出来,用于科研、教学,让学生、医务人员多研究他的病,钻研出治疗药物,让其他人更健康。”黎莉芳说,王老先生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很希望去世后将遗体捐献出来,供人解剖研究疾病和用药,为医学事业作最大、最后的贡献。“我们要遵循他的遗愿,子女也很支持和尊重这个决定。”

“王老先生生前是一名外科医生,毕生救死扶伤。过世后将遗体捐献用于临床教学,让医学生学习、钻研医学难题。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非常值得赞扬。”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吴坤成对记者说,“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市二院骨科主任梁显球是王老先生的学生,他告诉记者:“老师生前待人平和、宽容。他是一名外科全才式人才,对病人仁心,对学生倾囊相授。大家将永远怀念他。”

一提起王老先生,市二院副院长刘楚芹就红了双眼,她动情地说:“王老先生在职时敬业创新,言传身教,甘为人梯,深得医院人员敬重。去世后,他高风亮节无私捐献遗体,这种大医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已有数十名志愿者签署器官捐献书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从2008年至今,我市已有3例遗体无偿捐献。首例为一名广宁籍的中年男子,于2013年因肝癌去世,临终前交代家属捐献他的遗体。第二例为2014年一位老人去世后捐献。

“这些捐献出来的遗体,主要用来解剖,研究疑难杂病的病因,攻克医学难题。同时也用来教学,供医科学生解剖,学习人体知识。”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陈伟雄告诉记者,这些捐献者不求名利,真正为人类服务,非常值得尊敬。

据陈伟雄介绍,从2008年至今,我市已有18例器官、眼角膜和遗体无偿捐献。同时,我市已有四五十名志愿者签署了器官、眼角膜或遗体无偿捐献志愿书。

目前,广东省已在广州番禺万安园设立公墓,在那里,全省眼角膜、器官或遗体无偿捐献者的名字被刻在一块大理石碑上。每年,民政部门、红十字会都组织公祭,家属可前往祭拜。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文章来源:http://www.xjrb.com/2016/0330/2987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