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端砚大师风采 三代同堂耕砚人 紫石家家琢 青花一一载

三代同堂耕砚人 紫石家家琢 青花一一载

“黄岗村最好,斜对水岩开,紫石家家琢,青花一一载。”这是清代屈大均描写黄岗白石村留下的一首诗句。古往今来,端州黄岗白石村既是端砚的发祥地,也是端砚生产的核心地。阳春三月,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我来到了白石村。

走在那弓形的村道上,只见无论是巷子里,还是屋檐下、瓜棚中,甚至在村民家中的厅堂内,都堆满了各种各样材质的砚石。那些围着围裙,拿着凿刀,埋头雕刻的制砚人,见到陌生人走到跟前,也忙得无暇顾及。

黄岗白石村,肇庆久负盛名的端砚作坊村落,全村1000多人,约有700人从事端砚制作,大大小小的砚店星罗棋布。村中,有口古老的四方井,虽历经千年,古井里的水仍然清澈。老李家开设的“四方砚堂”就位于古井旁边,砚堂和祖屋之间的空地上搭建了一个简易的遮阳工棚,这便是老李一家三代制砚的作坊。

白石村较大的端砚作坊共计50多家。目前,像老李这样一家三代同堂制砚,白石村中仅此一家。

老李名叫李进文,今年73岁,从事端砚制作30余年。老李说,从他爷爷那代起,一家人就开始制砚了。1958年,黄岗成立白石端砚厂,17岁的他被招进工厂从事开料,采石,期间也有制砚。那时的白石端砚厂属于生产队开办的一项副业,以工计酬,每天可以挣到2元钱左右,一个月下来就有50多元钱,远比其他村民种甘蔗、种蔬菜收入高出许多。后来,白石端砚厂更名为肇庆市郊区端砚厂,再后来,郊区端砚厂解散,一些人进入了肇庆端溪名砚厂,一些人回家继续务农或者从事个体端砚制作,李进文属于后者。早年,他在家中制作一些简单的实用端砚,然后用麻袋挑着,拿着生产队开具的证明,走南闯北四处销售。

“为了推销端砚,不但经常跑广州,还去过广西梧州、南宁、桂林,到过北京、西安,石家庄,走江湖,餐风宿露是常事”老李介绍说。“有生产队开的证明,盖着鲜红大印,不算投机倒把。有时遇到一些地方的友谊商店、工艺品商店一次收购十几方端砚,就会特别兴奋”老李笑着说。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白石村制砚人家一般都会有自己的独门绝技,这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本。老李制作端砚,最拿手的就是石螺的雕刻技艺。端砚上那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石螺,或憩息在小溪边、水岸边,或躲藏在花草丛间,形态各异,活灵活现。

老李介绍说,石螺的雕刻要求层次感特别强,之间的空隙较多,所以雕工繁杂,而且打磨抛光技术不易掌握。“一招鲜,吃遍天。”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老李家制作的《石螺》砚就因工艺奇特而被日本商人经常收购。一方方大大小小的《石螺》砚,养活了老李一家三代十几口人。

老李将雕刻石螺的“绝活”全部传给了儿子李海北。除了继承家族石螺的雕刻技巧,50多岁的李海北在花草鱼虫方面的雕刻技艺远远超过了父亲,特别是梅花、松鹤造型栩栩如生。于是,父子俩经常合作,老李将石螺雕刻出来,儿子在水溪旁,或者石头上雕刻出一枝枝绽放的梅花,几只松鹤在小溪边玩耍,珠联璧合。

与李家父子品砚聊砚,李进文的孙子,《石螺》砚的第三代传承人李嘉伟、李嘉杰俩兄弟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一直在工棚式的作坊里埋头雕刻端砚。听到爷爷和父亲讲述家族端砚史,偶尔笑笑。很少言语。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句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端砚市场的重新复苏并走到今天,持续了将近20年,在成就了一批端砚制作大师的同时,也历练了一大批年轻的制砚人。

年轻人的远见和胆识往往让前辈们望尘莫及。老李家开设的“四方砚堂”就是由李家端砚制作传承人李嘉伟、李嘉杰俩兄弟提议并一手操办起来的。每天,老李家三代人同在一个工棚式作坊里制砚,但凡有顾客光顾“四方砚堂”,出面接待,计价还价,洽谈订单这些对外事宜,均由兄弟俩负责,因为他们了解当下市场,熟知行情,也更富有开拓精神,不因循守旧。

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脚下的路才能走的更远。从小耳濡目染,在家庭制砚环境熏陶下,年轻的李嘉杰不但能够娴熟地雕刻出一方方精致的《石螺》砚,学过工笔写意的他还在荷花的设计和雕刻方面狠下了一番苦功,由他设计和雕刻的许多《荷花》砚,在继承父亲花草鱼虫雕刻技艺的同时,更加注重细节,一块借着砚材优质石品蕉叶白雕刻的并蒂莲花,晶莹剔透,几滴晨露,似可乱真。他还通过勤学苦练,大但创新,将一方方《竹节》砚,设计得情趣盎然,雕刻得惟妙惟肖,许多大师级的端砚雕刻名家在欣赏了李嘉杰制作的《竹节》砚后也连连称奇。

初生牛犊不怕虎,以竹节为题材,李嘉杰设计并雕刻了一方《高风亮节》砚参加全国评奖,荣获2013年北京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砚台类金奖。

在端砚的实用功能逐步淡化,而观赏功能越发被人们关注的时下,一方端砚是否名贵,除了石材是否天生丽质,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的设计和制作工艺。今年2月,广东省有位文化名人将一方麻子坑石材交与李嘉杰,请他设计并雕刻成端砚,这方麻子坑石材质量上乘,石眼众多。李嘉杰反复观摩,精心构思,最后以“榴开百子”命题,前后耗时一个多月最终完成了雕刻。那位文化名人拿到这方端砚喜出望外,赞不绝口。“一片蕉叶白,几点墨花香。”作品能被别人认可,李嘉杰觉得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也从中感受到了制砚的乐趣。酷爱钻研的他还报名参加肇庆美术学院开设的端砚雕刻大专班的学习,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掌握雕刻、国画、书法等专业知识,加快提升自己的创作技艺。

文章来源:http://www.xjrb.com/2014/0302/194665.shtml